深加工占比近50%、零售增长超30%,圣农发展如何完成食品转型?
圣农发展在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47.06亿元,同比增长6.86%,净利润增长超200%。公司通过优化产品结构、强化成本控制和推进深加工布局,实现了业绩跃升。目前,深加工业务占比接近50%,C端零售增长超30%,餐饮与出口渠道同步扩张。自主育种“圣泽901Plus”降低了造肉成本,巩固成本优势。圣农以“全产业链+自主种源+全渠道布局”为核心,成功完成从养殖龙头向食品巨头的战略转型,构建高质量、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温氏秦开田:黄羽肉鸡延伸产业链重在研发和营销
温氏推进“养殖+食品”双轮驱动,延链发力研发与营销。在华南/华东/华中布局屠宰与食品(屠宰约3.5亿只、熟食4万吨),当前83%仍售毛鸡。将以冷鲜品牌化、场景化小规格新品与“国潮”营销,加之“养殖围绕屠宰、熟食贴近屠宰”协同及“调拨价+考核利润”机制,做到快响应、降损耗、促增值。
温氏股份:公司目前已初步明确肉鸡业出海发展
温氏股份在策略会上表示已明确肉鸡出海方向,并成立专项团队推进实施;上半年将养禽事业部分拆为三大事业部,鸡业三部同时探索出海。2025年上半年养鸡业务亏损约12亿元(含约5亿元存货跌价准备),公司仍将保持每年5%-10%增速,重点做大鲜品屠宰与熟食,推进从畜禽养殖向食材供应转型;并通过多元营销与“中华土鸡美食文化推广中心”等项目提升黄羽肉鸡影响力与市场份额。
益生股份:“益生817”与“益生909”将形成差异化市场布局
益生股份宣布其自主培育的“益生817”小型白羽肉鸡新品种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认定,并与“益生909”形成差异化市场布局。其中,“益生817”主要适用于中小规格产品,具有制种成本低、疾病净化彻底、存活率高等优势;“益生909”则定位于中大规格产品。两大品种的组合可满足养殖企业的多元化需求,推动小白鸡产业标准化、规范化发展。益生股份还同步推进“益生909-1.0”升级版研发,进一步优化生产性能,提升产业竞争力。随着中国小型白羽肉鸡产业持续增长,益生股份正加快完善全系列产品矩阵,巩固其种源供应龙头地位。
新一批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结果进入公示期 含2个小白鸡配套系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近日公示了新一批畜禽新品种审定结果,其中包括“益生817肉鸡”和“广弘3号小白鸡”两个小型白羽肉鸡配套系。这标志着继“沃德168”“益生909”等之后,小白鸡品类的持续发展与技术进步。近年来,小白鸡产业快速崛起,2024年出栏量同比增长9.36%。新品种培育不仅提升了生长性能,也在产品质量、饲养适应性方面展现出优势,回应了传统“817”产业面临的瓶颈与挑战。
温氏股份养禽事业部一分为三 秦开田重任公司副总裁
2024年5月,温氏股份宣布将养禽事业部拆分为鸡业一部、鸡业二部与鸡业三部,旨在缩短管理链条、优化管理效率并促进区域良性竞争。同时,新设禽业运营管理部与禽业生产技术部等总部职能部门,秦开田重任公司副总裁。此次调整继承了温氏养猪事业部拆分的成功经验,反映出公司在不同养殖板块推行精细化、区域化管理的战略方向。
原嘉吉中国区白羽肉鸡业务最新整体估值为20.86亿元
圣农发展近日公布其拟收购的安徽太阳谷食品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股权的审计和评估结果,确认截至2024年底,太阳谷整体估值为人民币20.86亿元。此次收购包括太阳谷46%的股权,预计交易对价为1.126亿元。太阳谷原为嘉吉中国区白羽肉鸡业务的主要资产,年产能达到6500万羽,食品深加工能力为9万吨/年,且是麦当劳和肯德基的主要鸡肉供应商。近年来,太阳谷在管理层的改进下,其经营和财务状况显著提升,估值也大幅增加。
继牵手六和、桂柳、和康源后,樱桃谷鸭合资祖代场再落一子
益客食品宣布,其全资子公司沭阳众客种禽有限公司与樱桃谷育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诸城益客樱桃谷种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双方分别持股51%和49%。该祖代种禽公司计划年产15,000单元父母代鸭,并可根据市场发展调整生产规模。这是双方2024年10月签署战略合作意向协议的落地项目,结合樱桃谷的种鸭育种技术与益客食品的市场推广能力,打造世界领先的樱桃谷祖代种鸭育种基地。此外,樱桃谷公司近年来不断扩展合资布局,与六和、桂柳、和康源等企业均有深度合作。
我国冻鸭产品在国际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
根据《2024年水禽产业与技术发展报告》,我国2024年商品肉鸭出栏量达42.2亿只,产肉量约1000万吨,总产值1284亿元。山东省依然是全国最大肉鸭生产基地,白羽肉鸭占比高达83.3%。外贸方面,2024年1-11月我国整只冻鸭出口2.81万吨,同比增长101%,冻鸭肉分割产品及杂碎出口2.29万吨,同比增长137%。报告指出,全球肉类消费正向禽肉倾斜,预计2025年我国肉鸭市场需求增长率约4%,深加工产品或成新增长点。
国家蛋鸡产业体系:南移产区趋势加剧,产能过剩风险上升
根据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发布的报告,2024年我国蛋鸡产业呈现出产区南移趋势,传统的“北蛋南销”模式正在逐步打破。新增的蛋鸡养殖项目多数集中在南方省份,尤其是广西、广东等地。尽管智能化设备的推广促进了南方夏季养殖环境的改善,但由于消费趋于饱和,产能过剩的风险不断加大。报告还指出,蛋鸡养殖的利润水平波动较大,蛋品深加工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行业链条短、增值能力弱。未来,蛋制品深加工和新型蛋品的开发将为行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